師資
李藍,男,漢族,貴州省大方縣人;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語文能力與語言認知教研室主任,樹禮書院院長。
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副主任(2003-2012),主任(2013-2016),博士生導師(漢語方言學方向,2009-至今),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學術委員會委員(2015-至今),語言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2010-至今),語言研究所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2010-2017),(美國)《中國語言學集刊》副主編(2007年—至今)。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創(chuàng)新項目“中國重點方言區(qū)域示范性調查研究”首席專家(2013—2019),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漢語方言音系匯纂”第一子課題負責人(首席專家為陜西師范大學胡安順教授,2014-2018),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地方志語言資料輯錄、整理與數字化工程”首席專家(2015-2020)。
1985年考入山東大學,師從著名語言學家錢曾怡教授學習漢語方言學和漢語音韻學,1988年碩士學位論文“湖南方言分區(qū)述評及再分區(qū)”以優(yōu)秀成績通過,獲碩士學位。1992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中國當代著名語言學家李榮先生和熊正輝先生,1995年博士畢業(yè)后留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工作。1999年赴香港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做博士后研究,博士后導師為香港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原所長、美國華盛頓大學李方桂講座教授丁邦新先生。2001年3月學成后回語言研究所工作。
曾擔任法國高等社會科學東方語言研究所教授(2013-2015),曾在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日本)松山大學等多個大學做過訪問學者。
曾任全國漢語方言秘書長(2010-2014),現任全國漢語方言學會副會長(2014—至今)。曾任文化部古籍保護專家委員會專家(2008-2013),現任國務院地名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專家(2012-至今)。
曾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社科界,2008-2012),現任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社科界,2013-2017)。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農工民主黨主任委員(2007-至今),中國農工民主黨北京市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副主任(2007-至今)。
履職全國政協委員期間,本人提的《漢語拼音方案》修訂提案、校車提案、建筑業(yè)農民工工傷醫(yī)保提案、產業(yè)扶貧提案曾引起社會輿論廣泛關注。工傷醫(yī)保提案被俞正聲主席定為全國政協督辦的重大提案,由全國政協牽頭國家安監(jiān)總局、人社部、建工部成立全國調研團,最終導致國務院2014年12月出臺法規(guī)性文件114號文,初步解決了建筑業(yè)農民工的工傷醫(yī)保問題。
聯系方式:深圳市南山區(qū)西麗學苑路1088號南方科技大學圖書館203人文科學中心。郵編:518055.
二、論著
(一)學術類著作
(1)專著
1、《貴陽話音檔》(獨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調查員手冊》(合著),(北京)語文出
版社,1999.
3、《語言文字學常用辭典》(合著),(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4、《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語言學》分冊(合著),(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
5、《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綜合本)(合編),(南京)江蘇出版社,2002.
6、《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話》(獨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7、《漢語方言地圖集》(合著),(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8、《漢語官話方言研究》(合著),(濟南)齊魯書社,2010.
9、《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合著),(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10、《漢語方言學大詞典》(合著),(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7.
(2)論文
1、試論“您們”,《畢節(jié)師范專科學校學報》1983年第2期
2、《馬氏文通》句讀論,《貴州教育學院學報》1987年第1期
3、貴州大方方言名詞和動詞的重疊式,《方 言》1987年第3期
4、《貴州畢節(jié)方言的文白異讀》及《讀后》訂補,《中國語文》1991年第3期
5、畢節(jié)方言的文白異讀,《貴州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
6、悖論與語言學的相關性研究,《求是學刊》1994年第2期
7、湖南方言分區(qū)述評及再分區(qū),《語言研究》1994年第2期
8、貴州丹寨方言音系,《方言》1994年第1期
9、“臊皮、燥脾胃”辨析(合作,第一作者),《中國語文》1995年第2期
10、貴陽話撮口韻現狀調查報告(合作,第一作者),載山西省語言學會主編《語
文新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11、六十年來西南官話的調查與研究,《方言》1997年第4期
12、貴州大方話中的“c到”和“起”,《中國語文》1998年第2期
13、貴州漢語受當地民族語影響三例,《方言》1999年第3期
14、湖南城步青衣苗土話的人稱代詞和指代詞,《民族語文》1999年第4期
15、《切韻》以來漢語語音的演變趨勢及其對漢字的影響,載《漢字應用與傳播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華語教學出版社,2000年
16、江永土話的內部差異與女書的規(guī)范讀音----女書起源新探,載《漢字應用與
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華語教學出版社,2000年
17、現代漢語方言中的兩種“著”字式被動句,載全國漢語方言學會主編《中國
方言學報》(第1期),商務印書館,2001年
18、讀《儋州村話》,《方言》2001年第1期
19、“中國語言文字使用調查”中的漢語方言問題,《畢節(jié)師專學報》2001年
第4期
20、方言比較、區(qū)域方言史與方言分區(qū)——以晉語分音詞和福州切腳詞為例,《方
言》2002年第1期
21、湖南方言的人稱代詞,(香港)《中國語文研究》2002年第2期
22、論“做”字的音,《中國語文》2003年第2期
23、現代漢語方言差比句的語序類型,《方言》2003年第3期
24、從語言學的角度研究女書(合作),(日)遠藤織枝主編《中國女書研究論
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25、“著”字式被動句的共時分布與類型差異,《中國方言學報》2006年第1
期
26、“中國通用音標符號集”及若干問題的說明,《方言》2006年第3期
27、再論“們”的來源,曹廣順等主編《山高水長——丁邦新先生七秩壽慶論文
集》(臺灣)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2006年
28、尖團定義與尖團的分混類型,何大安等主編《山高水長——丁邦新先生七秩
壽慶論文集》(臺灣)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2006年
29、青衣苗人話通攝舒聲的歷史層次及其層次類型,丁邦新主編《歷史層次與方
言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30、早期粵語文獻中的粵語音系及音標轉寫問題,張洪年等主編《第十屆粵方言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
31、漢語人稱代詞復數表示法的類型,《方言》2008年第3期
32、西南官話的分區(qū)(稿),《方言》2009年第4期
33、秘密語四種,《中國語言學》(第二輯),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年
34、現代方言中魚虞的音讀及相關的音韻問題,《歷史語言學研究》(第五輯),
商務印書館2012年
35、《方言存稿》編輯手記,《方言》2012年第2期
36、《漢語拼音方案》的社會性、實踐性及相關問題的討論,《語言文字應用》
2013 第1期
37、文白異讀形成的類型與北京話的文白異讀,《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第6
期
38、“鄼”字的音,(日本)《中國語學》,2013年第2期
39、圖解陜南方言,李小凡、項夢冰主編《承澤堂方言論叢--王福堂教授八秩壽
慶論文集》,語文出版社,2014年
40、“雞公”類詞的共時分布與歷時源流,《語文研究》2015年第1期
41、廣西陽朔城關土話音韻研究,《方言》2015年第1期
42、甘肅永登薜家灣“邵句”記略,《方言》2016年第2期
43、貴州水西地名三考,《東吳學術》2016年第6期
44、《井陘方言詞典》引論,《方言》2017年第1期
(二)報刊文章
1、方言是重要的文化資源,《人民政協報》2015年4月16日03版
2、地名:觀察地域文化的歷史窗口,《光明日報》2016年4月17日07版
3、建議國家加大“生態(tài)扶貧”的政策扶持力度,《前進論壇》2016年第4期
4、產業(yè)扶貧芻議,《內參》2016年
(三)“兩會”提案
2008年:
1、建議國家修訂《漢語拼音方案》
2009年:
2、關于開展瀕危語言(方言)調查的提案
2010年:
3、關于憑畢業(yè)證書找工作的提案
4、政府主導,整合資源,實施中國的校車工程
2011年:
5、政府應支持小腦萎縮病患者成立自我服務組織
2012年:
6、關于完善少數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的建議
7、科技轉制單位退休金的政策性偏差亟待調整
2013年:
8、高考應該恢復全國統一命題考試
9、國家應重視建筑業(yè)農民工工傷事故的醫(yī)療保險問題
10、實現中國校車夢,政府需要新思路
2014年:
11、國家應解決2001-2005科技轉制企業(yè)的退休金差別問題
12、吉林省的校車模式值得向全國推廣
13、建筑業(yè)農民工工傷保險問題的若干政策建議
2015年:
14、罕見病高價藥的問題亟待解決
15、建議國家設立農村中小學教師專項資助基金
16、再次向國家推薦吉林的校車模式
17、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文應該使用繁體字
2016年:
18、對建筑業(yè)農民工工傷醫(yī)保問題再進言
19、建議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yè)參與“美麗鄉(xiāng)村”建設
20、建議國家加大生態(tài)扶貧的政策支持力度
21、鄉(xiāng)村“互助養(yǎng)老”亟待國家資助
22、再次呼吁國家解決科技轉制企業(yè)的退休金差別問題
23、再次建議國家設立農村中小學教師專項資助基金
2017年:
24國家應適時調整、統一學科分類體系
25、建議國家在畢節(jié)試驗區(qū)建設高原名貴藥材繁育生產基地
26、農村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問題應引起社會關注
27、為產業(yè)扶貧劃一條生態(tài)紅線
三、專業(yè)領域
漢語方言、漢語音韻,方言語法,漢語史,國際音標,語言與語言學
四、擔任課程
1、現代漢語(貴州大學1988-1992),
2、方言調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語言學系,2005年起)
3、漢語方言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語言學系,2005年起)
4、方言調查軟件使用與國際音標輸入法(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語言學,
2005年起)
5、語言與語言學(南方科技大學,2017年起)
6、各類文體寫作(南方科技大學,2018年起)
7、詩詞格律與古詩詞寫作(南方科技大學,2018年起)
五、科研項目
(一)主持的項目:
1、1997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話的調查研究”(項目負
責人,已結。結項等級:良好)
2、2003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貴州省漢語方言調查研究”(項目負責人。
已結。結項等級:良好)
3、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方言調查軟件的功能升級”(項目負責人。
已結。結項等級:優(yōu)秀)
4、2013年,中國社科院國家創(chuàng)新項目“中國重點方言區(qū)域示范性調查研究”(首
席研究員。在研)
5、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第一子課題“漢語方音匯纂-方音匯纂平
臺的軟件設計”(子課題負責人,在研)
6、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地方志中語言資料的輯錄、整理與數
字化工程”(首席專家,在研)
(二)參加的國家級重大項目:
1、1998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綜合本編”項目主
持人:李榮)
2、2002年,國家社科重大項目“《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修訂”,(項目主持人:
熊正輝,張振興)
3、200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漢語官話方言的研究”(項目負責人:錢曾
怡)
六、所獲獎項
(一)個人獎項
1、論文《悖論與語言學的相關性研究》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論文評比二等獎,
1994年
2、論文《湖南方言分區(qū)述評及再分區(qū)》,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學術論文評比
一等獎,1997年。
3、專著《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話》獲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二等獎,2005年
(二)集體獎項
1、專著《貴陽話音檔》作為《現代漢語方言音庫》(主編候精一)中之一種,
獲第四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獎,2002年
2、參編《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綜合本),獲第五屆“國家辭書獎一等獎。
(主編:李榮)2003年11月,又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2003年12月。
3、參編《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2003年獲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獎,
2005年獲第五屆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圖書)獎。
4、參編《漢語官話方言研究》,(主編錢曾怡,本人負責其中的西南官話部分)
獲第六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2013年
5、參編《漢語官話方言研究》(主編錢曾怡,本人負責其中的西南官話部分)
獲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2013年